|
在泉州市、丰泽区两级推动文化惠民政策的引领下,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连接专业文艺资源与基层社区的重要桥梁,正日益发挥其独特作用。近段时间,“文化特派员进社区”活动为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带来多重文化大礼,通过影视、舞蹈、观影、摄影等多元形式,将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。 光影艺术 为社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日前,以“汇聚光影力量 共话文艺新声”为主题的泉州市青年文艺(电影)沙龙在蟳埔社区非遗小剧场举行,活动为青年电影人才搭建交流平台,助推电影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,吸引众多青年文艺工作者、爱好影视艺术的群众代表参与。 在影视片段拍摄创作环节,主办方现场招募志愿者扮演角色,由专业团队老师悉心指导,完成一段剧情拍摄,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影视制作的乐趣,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。随后的人才访谈,知名导演杨木生、编剧温飞龙、制片人张秀芳和演员郑小玲四位青年电影人代表,围绕“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”“泉州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”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,并与观众频繁互动,耐心回答文艺工作者、群众代表各类问题,鼓励青年电影人才探索挖掘更多元化的作品。 活动通过成果展示、文艺汇演、实践体验和思想碰撞,充分展现了泉州文艺青年的多元风采,促进了不同艺术领域的融合,强化了文化特派员在基层文化繁荣事业的引领作用,为丰泽蟳埔社区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。 舞蹈汇演 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日前,泉州市2025年文艺“六进”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舞蹈专场“我们的中国梦——文化进万家”文艺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在蟳埔簪花里市集精彩上演,将优质舞蹈艺术下沉至基层,满足居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。 开场舞《百花争妍》融合戏曲与舞蹈元素刚柔并济,《白鹭》以轻盈舞姿勾勒湿地精灵神韵,《高原脊梁》凭刚劲舞姿传递坚韧品格,《采茶》则以活泼节奏彰显劳动喜悦……多样风格的舞蹈艺术让居民大开眼界,更展现了文艺“六进”服务的广泛性与包容性。其间,东湖中心幼儿园蟳埔分园的孩子们上台表演《小小簪花女》,生动再现渔家孩童海边嬉戏、学织渔网的场景,甚是惹人喜爱。最后,歌伴舞《丝路扬帆》以海丝文化为内核,融合展现泉州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,将晚会推向高潮。 整场演出掌声不断,观众反响热烈。一位社区居民感慨道:“这些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,文化进万家真是暖到了心里。”活动以舞蹈艺术为桥,为古老渔村注入动感活力,是文化特派员下沉基层的一个缩影。 公益展映 引导社区居民传承红色基因 日前,一场名为“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英雄精神”的抗战题材电影公益展映活动在蟳埔簪花里市集进行,通过经典影片播映引导市民、游客重温峥嵘岁月、厚植爱国情怀,辖区居民、过往群众、景区游客纷纷驻足观看。 放映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,通过“显影”这一核心意象,展现了日军暴行的历史真相,也刻画了普通民众从被动求生到主动留存罪证、以“非武装抵抗”守护历史的觉醒历程,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弧光共同构筑起民族不屈的精神图景。现场氛围庄重,观众沉浸在影片跌宕起伏的剧情中,或眼眶湿润,或愤慨难平,心中百感交集。“影片以平民视角讲述的抗战故事格外触动人心,让我真切体会到先辈们在战火中坚守正义的勇气。”一名观众激动地和笔者分享,感慨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。 “此次活动以抗战题材电影公益展映形式,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,凝聚社会力量。未来,我们还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展映,以光影为媒,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。”活动放映员表示。 “时光礼物” 定格幸福瞬间温暖老人心田 日前,“文化暖社区·光影映蟳埔”文化特派员进社区暨泉州摄影家重阳节志愿服务活动走进蟳埔社区,以摄影艺术为载体,为社区老人送去“时光礼物”,让文艺志愿服务扎根基层。 活动当天,蟳埔阿姨们身着传统大裾衫、阔脚裤,头戴簪花围,互相招呼来到镜头前。摄影家们用心捕捉每一位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。“好,爷爷奶奶一起看我这里哈,3、2、1。”一对恩爱的老夫妻相互依靠坐着,照相机瞬间定格下他们幸福的模样,照片冲洗后装裱进红木相框,送到了老人面前。“哇,谢谢,很漂亮。”夫妻俩不住地答谢,很是高兴。 这份“时光礼物”不仅留下了珍贵影像,更传递了深深的敬老情谊。“此次尝试只是文化特派员进社区的一个发力方向,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接地气的服务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让文化惠民阳光照亮每个角落。”市级文化特派员张老师表示。 活动形式各异却核心一致,均以文化特派员为纽带,紧紧围绕社区需求,实现了文艺资源与基层生活的无缝对接。青年电影沙龙激发了创作新声,舞蹈专场舞动了时代脉搏,公益展映厚植了家国情怀,摄影志愿服务定格了敬老温情,共同勾勒出文化特派员制度在基层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市区两级将继续深化这一制度,推动更多文艺活动进社区,让文化惠民的阳光持续照耀,为“海丝名城”建设注入不竭动力。(王志超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