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泉秀街道创新工作思路,将“三区联创”的宝贵经验延伸至万达商圈楼宇。以党建链为纽带,精准串联资源链、精心做优服务链,推动党建工作与商圈楼宇发展同频共振,成功构建起“党建红”与“发展金”交相辉映的商圈楼宇治理新格局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 “链”接合力,凝聚发展共识 “我们企业处在初创期,在合同风险防范、财务成本管控等方面急需专业人才。”“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,可以给你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。”“我们会计师从业经验丰富,可以针对你们的情况提出专业建议。”近日,在万商红党建联席会上,与会代表们聚焦商圈中小企业发展的痛难点问题,各抒己见、深入交流,共同商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 “这样的党建联席会我们每季度都会召开,社区作为召集人,会联动物业公司定期采集企业需求,分类梳理问题清单,针对问题症结适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会协商,真正做到惠企、助企。”灯星社区党委书记庄旗明介绍道。 泉秀街道以“发展壮大商圈经济”为核心导向,成立万商红党建联席会,吸纳26家成员单位、375名党员,形成“街道党工委+社区党委+职能部门+共建单位+商圈楼宇企业”环万商红党建联席会的五位一体组织生态链。同时,创新推行“3+1+N”运行机制,即制定三张清单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、N家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驻点轮值。 截至目前,万商红党建联席会累计召开11次会议,成功破解助企安商、街区发展、产城融合、公共服务、基层治理等5个方面27项重难点问题,代办企业注册、融资、用工等事项105件,企业满意度达98%,切实为商圈楼宇的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。 与会代表在万商红党建联席会上发言 “链”聚资源,释放乘数效应 “以前证照打印这些政务服务要到社区或者政务服务中心才能办理,现在社区将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引入楼宇,真正实现不出‘楼门口’就能办理。”福建天衡联合(泉州)律师事务所党办负责人戴慧敏感慨道。 在万达写字楼里,便利不止于此。“以前要了解惠企惠才政策得上网搜索半天还不全,现在楼里设置了‘人才政策码上看’功能区,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,政策就立马弹出来了;丰泽区委人才办、区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还会定期送策上门,别提多方便了。”福建通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首枝说道。 近段时间以来,泉秀街道积极探索阵地联用共享模式,由社区党委牵头协调楼宇物业和企业主,腾挪万达甲写(甲级写字楼)B座800㎡闲置空间,精心打造集职工书屋、自助服务区、白领驿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万商红“党建+”邻里中心。不仅如此,还开辟了“白领健康角”“共享茶话室”“妈妈小屋”等23个共享服务阵地,年均服务企业员工万余人次,让楼宇企业平均节约办公服务成本10%,切实为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实惠。 同时,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,泉秀街道在“三区联创”党建工作机制指引下,组建暖企志愿服务队等8支特色鲜明的志愿队伍,针对商圈楼宇企业的个性化需求,量身定制27项服务项目,构建起 “需求收集—资源匹配—项目落地”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,实现服务与需求的高效对接。今年以来累计举办中小企业培育会、共话发展“益企谈”等活动12场,助力企业申报各类政策补贴240余万,吸纳培养37名高端企业管理、金融商业服务等领域人才向楼宇汇集,从政策扶持到人才保障形成服务闭环。 “链”生动能,驱动圈社融合 “在物业‘四升一降’专项行动中,很多商圈企业主动融入到我们小区的治理工作,比如律所在协调小区物业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浦西花园党支部书记庄建德说道。 泉秀街道将融合思维运用到万达商圈楼宇“三区联创”党建工作中,推行“商务楼+公寓楼”共享发展模式,依托万商红党建联席会,引导万达商圈楼宇企业和街区商户以项目认领、区域共建等方式,精准对接社区治理需求,36家企业主动参与社区康养、就业援助等23项服务,捐助资金60余万元;开展以“薪火聚力·万商潮起”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组织楼宇党员、企业员工参加各类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,形成“社区引导、企业运作、员工参与、居民受益”的“圈社融合·楼社联动”闭环。 “万达商圈这一带订单量特别大,不少骑手都聚在这儿。以前啊,送完一单想歇歇脚,只能在电动车上凑合坐会儿,赶上手机没电,更是连个充电的地方都找不到。”美团骑手小黄笑着说,“现在可不一样了,甲等写字楼里头专门设了个休息角,不光能给手机充电,还能免费喝水,真是太贴心了!” 据了解,万商红党建联席会整合商圈资源,打造15分钟暖“新”商圈,不仅开设“万商联新·午间学堂”,为新就业群体开展技能培训;还发动街区18家商户组建爱心商户联盟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暖“新”套餐。(泉秀街道、泉州网) 骑手在“心愿墙”上许下微心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