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“收官之年”。为立体展现“十四五”时期,丰泽区深入实施“1+3”“5610”专项行动,大拼经济、大抓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,“看丰泽”微信公众号开设《这YOUNG的丰泽 向新而行——千亿铸辉煌,新篇正启航》专栏,激励全区上下提振信心、鼓足干劲、担当作为,奋力打好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战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丰泽区以“5610”专项行动为牵引,深入实施十大特色产业社区提级行动,在全省建成首个建筑服务主题园区——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,推动建筑产业集聚成势、能级跃升。截至目前,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从183家增至252家,总产值由165.7亿元提升至248.9亿元,跑出强劲上扬曲线。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 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占地面积约300亩,前身为成洲工业区,曾因城市东扩、产业迭代而陷入萧条低效。2020年5月,丰泽区立足“强产业、兴城市”双轮驱动,坚持“城区、社区、园区”三区融合发展思路,以“留、改、提、拆、建”并举的系统更新,为老工业区按下“重启键”。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沙盘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青春广场 “我们对20余万平方米老旧厂房进行整体重塑,在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植入现代功能,彻底告别破败、脏乱、内涝,实现从传统厂区向产研、商务、休闲一体的新型标杆转身。”园区负责人吕凯旋介绍道。
产业园改造前后对比 空间焕新同步推进“腾笼换鸟”。园区有序清退小作坊、大宗物流等低端业态,靶向引入建筑服务产业。依托“龙头牵引+校地协同+项目驱动”三维招商,中建三局、中建科工等7家央企及340家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,涵盖勘查、设计、咨询、施工、检测、监理、劳务、建材的全链条生态成型。
开标大厅 位于产业园C幢的开标大厅,邀请招标摇号正有序进行。园区立足建筑服务产业特点,推行“标讯先行”服务模式,受到广大企业欢迎和支持。2021年以来,园区已发布300余个重点项目招标信息,覆盖监理、设计、施工等多类型,为企业搭建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。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展厅
综合服务大厅 “标讯先行”是产业园区开展系列护航服务的缩影。目前,园区构建了“业务对接、金融支持、人才赋能、政务直通、技术赋能、商务配套”六大服务平台,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。政务服务侧,设立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专窗和标准化政务窗口,实现“园区事园区办”;落地泉州市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,累计成功调解纠纷726件。金融侧,依托“政银企”机制,联动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和泉州银行、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下沉服务,精准破解融资痛点,稳固产业链竞争力。
泉州市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进驻园区
产业园区夜景提升 场景升级同样“内外兼修”。园区创新“形态焕颜—功能焕活—生态焕新—治理焕智—文化焕彩”五维更新法,将玻璃屋等商业配套转型为“建筑产业服务+轻商务社交”双核业态;暖“新”驿站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500个智慧停车位相继投用,零散厂区变为开放街区,企业与员工“上班即享生活”。
智慧停车场
人才公寓
园区举办第二届“盛夏瓜友会” 华匠邦建科是园区最早一批入驻企业。企业负责人甘玲玲回忆:“2020年园区刚起步,行业正处深度调整期。园区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给了大家实实在在的支持,帮助我们稳住了脚步,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。”随着园区展厅、会客厅、食堂、人才公寓、青春广场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,以及各类企业互动活动的开展,华匠邦建科在良好的生态中获得了宝贵发展机遇。 面对城镇化进程放缓的新形势,企业将目光转向乡村建设市场。“在园区的指导与推动下,我们联合丰泽城建、晋江农商银行及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‘泉州市宜居乡村建设联盟’,创新推出‘设计+施工+集采+金融’一体化服务模式,推动乡村建房标准化、产业化发展。”甘玲玲表示,该服务模式在泉州各乡镇引起了热烈反响,签约当天自建房金额达1亿多元。
华匠邦建科
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三期规划图 随着产业生态的加速构建,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迎来了发展飞跃。2020年以来,园区累计实现建筑产值超211亿元、税收5.1亿元,成为丰泽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面向未来,园区将持续深化招商引资、产业链协同与服务能级提升,推动建筑产业向绿色化、数字化、集群化迈进,为21世纪“海丝名城”核心区建设注入不竭动能。 来源:丰泽区融媒体中心、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、王志超 文/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