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大街道:抓重点树典型 移风易俗有妙招
2019-08-27 17:11:57  来源:看丰泽  责任编辑:  

华大街道东傍东海,西倚清源山,南接泉州市中心区域,北邻洛江区,是丰泽区的东大门。街道下辖7个社区,可分为单位型社区、小区型社区和“村改居”社区三类。在前两类社区中,佛事少,红白喜事新办简办工作较好开展。因此,街道移风易俗的重点就放在了新铺、南埔、法花美和城东这4个“村改居”社区上。

“这四个社区民俗活动都比较多,村里面的一些老人移风易俗的意识不是很强,存在着喜事、丧事奢华攀比的风气,这是一项难点。”华大街道党工委书记郑永强说道。

“村改居”社区移风易俗难,难在陈规陋习有惯性。在这些社区,居民大多以姓氏为单位聚居在不同角落,红白喜事办的规模大不大,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各姓氏宗族的“面子”。这种时候,闽南人“输人不输阵”的个性往往成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阻力。如何破除阻力?首先要把道理讲清楚。街道通过健全各社区的“一约四会”,引导居民群众参与讨论,制定出符合本社区民风民情的红白事规范。并做好台账,一有红白事,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介入,做通群众思想工作。其次抓“重点人群”,要求社区与红白事承办人员签订承诺书,对婚丧喜事宴请人数、桌数,违约处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要求。

“村改居社区涉及到的很多红事白事,每个村(社区)都有一两个承办人员,我们通过抓好承办人的规范,来促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。”郑永强说道。

古语有云:“世异则事变,事变则时移,时移则俗移”。移风易俗,需要“有破有立”。在陈规陋习一步步被破除的同时,也要树立起新风尚新典型。如何培育典型呢?街道负责人也在思考:晋江石狮常有企业家简办婚宴、寿宴,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公益事业的新闻,华大街道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?在街道乡贤、优秀企业家要办神佛事、喜事的时候,街道相关人员就提前介入,引导他们当好公益事业的热心人,主动参与扶贫、助困、助学、助医等公益活动。同时,各社区也通过“身边故事 共同铭记”宣传长廊,对身边好人好事加强宣传,大力倡导孝老爱亲、勤俭持家、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和社会风尚,引领社会价值取向。

“比如法花美社区,有两个老人在佛生日的时候分别捐出四万多元和六万多元,用于社区的公益慈善事业。我们通过身边好人、道德标兵的典型带动,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。”郑永强说道。

在乡贤、优秀企业家的带头下,以往盛行的比阔斗富之风渐弱,做慈善、做公益的新风尚日渐形成。截至目前,各社区累计收到的捐款超过30万元。此外,街道还以文体活动为载体,倡导文明生活。街道辖区各社区共组建各类文艺队伍22支,让群众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角,演身边人、说身边事,实现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提高。以多种形式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,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,营造了除陋习、树新风的良好氛围。

  • 关于我们/广告服务/法律顾问
  •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
  • 泉州市丰泽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:泉州市津准街31号
  • 邮政编码:362000 联系电话:0595-22505096
  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5-22505995 举报邮箱:fzqwxb@163.com
  •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
  • 泉州市丰泽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