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市丰泽区华丰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、物业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和基层治理现实难题,花了8年坚持做一件事—— 拆掉院墙 打通心墙 泉秀新村和福兴公寓之间的墙如今成了文化墙,还有拱门互通,物业共享。 □本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王志超 实习生 康雅萍 文/图 绿树下,几位大爷大妈摇着蒲扇跟“厝边”话家常;空地上,放暑假的孩子们走出空调房,玩起了滑板车……盛夏傍晚时分,泉州市丰泽区华丰社区前的活动广场上热闹起来。 难以想象的是,这个如今整个社区最具“人气”的休闲广场,不久前还是低洼、积水、拥堵的样貌。改变,源自“拆墙并院”行动。 “这块空地周边的墙被拆掉,变成了一个开放、居民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间。旁边的入口做了智慧停车系统,拥堵问题也迎刃而解。”14日,丰泽区泉秀街道华丰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叶碧红告诉记者。 拆掉阻隔,留下乡愁 华丰社区位于泉州城南,共有20个居民小区,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旧小区占80%。16个老旧小区成分复杂,不仅有包裹在高楼大厦中的老式住宅区,还有独门独栋的单位宿舍,这些小区互相交错,却又以墙相隔,普遍存在物业缺失、街巷杂乱无章、基础设施老化、各区之间沟通阻滞等问题,居民住着不舒心,社区工作人员也长期疲于奔波。 直面这一难题,华丰社区创新采用“拆墙并院+物业管理”的方式,将各小区打通融合,由同一家物业管理,以此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这一老百姓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。 基层治理,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理解。为此,华丰社区一方面组成“拆墙并院议事会”,把会场挪到居民家中,进门入户征求意见;另一方面,坚持“先规划、后实施”,丰泽街道和华丰社区挤出专项资金20多万元,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形成整体规划效果图,让居民的合理需求能够尽量得到满足;同时,街道、社区鼓励每栋楼选举1名居民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,加入老旧小区管理提升团队,监督150多万元资金的使用,全程参与前期设计、施工改造、竣工验收及后期管理等各环节。几个月下来,老旧小区居民对拆墙并院的支持率从最初的10%上升到98%。 拆墙并院,不是一拆了之,必须因地制宜、因情施策。针对不同小区的现状,拆并的方式各不相同。泉秀新村和福兴公寓最近的两栋楼相距不过10米,通过重修改造,其间一堵砖体裸露的破旧院墙变成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墙。还在墙上开了圆形拱门,把两个互不相通的小区打通。交通局宿舍前,墙拆掉了,还保留着半米高的墙根,贴上瓷砖就成了居民纳凉的“坐凳”。“古有六尺巷,今有拆墙并院,希望这个半米墙根能给居民留存一些记忆。”叶碧红说。 泉秀新村和福兴公寓之间的旧墙体(已拆除) 环境靓了,居民乐了 “拆墙并院,不仅改善了生活空间,还打开了生命通道。”消防支队宿舍楼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。作为一座独栋宿舍楼,由于经年建设,周边被高楼包围,30多户居民的日常出入只有一扇不到一米宽的窄门,电动车都进不来。楼里居民戏言:万一有事,消防队救不了消防支队宿舍,因为消防车根本进不来。现如今,西边的院墙拆了,东边也新开了一个大门,通畅多了。 拆墙并院后,华丰社区进行了系统性的道路硬化、排水系统提升;全面整治乱象、打通消防通道;对空闲角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,补足绿化、灯光等设施。拆并后的小区范围扩大,物业管理成本大幅降低,物业公司很快有了进驻的动力。目前,小区内物业服务已由专业公司接手。有了规范的物业服务,大院内通道干净整洁,车辆有序停放,出入口专人管理,楼栋面貌焕然一新。 社区的院墙拆了,居民之间加强了来往。社区很多老党员从“旁观者”变成了志愿者,主动加入志愿帮扶,解决邻里纠纷,带领群众配合拆建工作、做好疫情防控。 老党员刘惠英和老伴带头接种新冠疫苗,带动华丰社区老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8%。社区30多户党员示范户带头签订拆墙协议,与居民结对入户300多家,成功腾出1000多平方米公共场所。 “从2014年推动至今,拆墙并院的最后一个老旧小区将在今年8月全部完成。用8年时间持续做一件事,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。”亲历了社区的嬗变,“跑断腿、磨破嘴”的叶碧红不胜感慨。 行走在华丰社区,老小区的茂密绿树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,小区靓起来了,旧房子“新”起来了,家家户户传出阵阵欢声笑语。目睹华丰社区从“脏、乱、差”变成“净、畅、美”,久居其中的居民满意度大幅提高,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率高达98%。 |